第三四八节 党争-《明末有钱人》


    第(1/3)页

    明朝之亡,有人说亡于天启、有人说亡于万历;有人说亡于流寇、有人说亡于满洲;有人说亡于财政、有人说亡于腐败;有人说亡于阉党、有人说亡于文官……

    然而这些原因却都没有谈到根本。

    应该说这些痼疾虽然难以应对,但只要出现一两个好比张居正这样的铁腕人物,依旧是可以力挽狂澜,或者是至少可以延缓明朝的灭亡的。

    可真的到了明末,朝廷上下已都由朋党控制,一人一事往往不论其是非曲直,而只看其身属何党——只要是自己的同党,哪怕他所做的都是些荒唐无稽之事,也要全力支持;只要是同自己身属异端,就算他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那也得全力攻谀一番。

    因此,就算是张居正本人转世过来,办起事情来也总要处处有人掣肘,未必就一定能够像万历初年那样打大刀阔斧地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可话虽如此,崇祯初年的情势,又同早前颇有不同。

    崇祯皇帝乃是个大权独揽的皇帝,就连身边的太监都信不过,更何况是那些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鸡鸣狗盗的读书人了。而他最忌惮读书人的,便是朝野之士结党营私,不单败坏朝政,更有可能会将他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给架空了。

    因此,崇祯上任之后,做得第一件事便是扫除阉党,在重用东林党人的同时也没有让东林党大权独揽,先后罢免了内阁韩旷、钱龙锡两个铁杆的东林党徒。

    关于这一点,姬庆文是耳闻目睹的。

    可是既然皇帝这样严防死守,朝廷里为何又会有朋党的出现?

    这是姬庆文想不通的。

    于是他便又问道:“徐阁老,眼下朝廷里皇上是大权独揽,只要是皇上做出的决定,无论是太监还是内阁,都只能照章执行而已。这‘朋党’二字又不知从何说起呢?”

    徐光启叹了口气,说道:“圣上隆恩,无论哪位臣子都引为至宝,今日之朋党就是为了争宠而起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