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借人-《初唐:砥砺前行》


    第(2/3)页

      崇贤坊,狄宅。

      狄仁杰出身官宦世家,家境殷实,既在长安立足,理所当然的买了一栋宅子居住。

      一回到家,狄仁杰便迫不及待的问:“可有人在递李崇德的诬告书?”

      “有!”一位侍从打扮的青年将手中的一份帛书递给了狄仁杰。

      狄仁杰并没有看,而是问道:“可发现人踪?”

      侍从摇了摇头道:“投书之人有些能耐,奴只追得一身影,不知是谁。”

      狄仁杰皱眉道:“连你都没能追上?”

      侍从叫狄武,如狄家这种出身的大家,都会收养一些孤儿或是佃农的儿女,或为书童,或为侍卫。

      狄武便是狄家培养出来的侍卫,武艺不俗,尤擅脚力。

      为了寻得投书之人,狄仁杰特地安排狄武蹲守,却不想还是没有抓到背后的人。

      狄仁杰接过帛书细看,眼中瞳孔一缩,这一次比起前几次,是有真东西!

      一字一句的将内容看完,狄仁杰眼中透着一丝迷茫。

      其实陈青兕错了一点。

      陈青兕以为狄仁杰根本不在乎李崇德,其实是错的。

      狄仁杰注意到李崇德比陈青兕想象中要早得多。

      狄仁杰入御史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近年来的所有卷宗都过目了一遍。

      在一堆陈年旧案之中,藏匿着一封状告李崇德的卷宗。只是那份卷宗内容给糊了,关键的地方给洒了墨汁,看不清内容,不知到底什么情况。

    
  唯一知道的是案子是当年的御史中丞袁公瑜亲自负责的,而袁公瑜是李义府的人。

      狄仁杰太机敏了,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李义府。

      理由当然就是众所周知的出入族谱事件,狄仁杰士绅出身,自是知道族谱对于赵郡李氏这样的士族意味着什么。

      李崇德能够将李义府妥协至将他抬入族谱,这背后一定有很深的关系。

      陈青兕能够察觉这点,狄仁杰自然也能。

      狄仁杰当即明白,原因就在这卷宗上。

      只是狄仁杰将他搁置在了一旁,实在无从查起,李崇德是当事人,问他肯定不说。李义府已经死在了州,唯一知道详情的,只有御史中丞袁公瑜了。袁公瑜因受李义府牵累,给贬到了岭南,在辩州当任司马。

      特地为了这个旧案,劳师动众跑去岭南辩州,也不合适。

      狄仁杰决定将此案放上一放,毕竟这是十年旧案了,他手上新案旧案不少。

      人力有限,一件件来。

      可随着有人连续诬告李崇德,狄仁杰嗅到了一点不寻常。

      是不是有人知道什么?

      狄仁杰不查是因为没有一点头绪,关键证据都会墨汁涂抹掉了。真要有确切的证据,狄仁杰断不会放弃的。

      于是狄仁杰就让狄武盯着,守株待兔。

      结果并没有逮着……

      狄仁杰看着手中针对李崇德的新“说词”,各种念头瞬间涌现脑海。

      他一直以为背后之人不敢现身是因为怕,现在看来可不是怕,是有着很深的动机:至少对方知道上官仪,知道上官仪的治水开河疏,也知道李崇德采用的是上官仪的治河方略。

      这就不是寻常人能够接触的,能够了解的那么深,放眼庙堂,也是屈指可数。

      狄仁杰皱眉沉思。

      狄武见状,有些惴惴不安,以为自己坏了大事,说道:“少主,再给奴一个机会,下一次定将他擒住。”

      狄仁杰摇头笑道:“不用了,对方不会来了。也不需要见到他了。他真要知道什么线索,也不至于用此招让我将目光放在李崇德的身上。”

      他摇头晃脑,走入屋内,心中却是暗忖:“这李崇德到底怀着什么秘密,一个十年前的旧案,何至于如此?还是这李崇德身上另有秘密,对了,李崇德的卷宗藏在了御史台的库房深处,常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对象想查的不是旧案,而是李崇德现在藏的秘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