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衙门-《我真的是奸臣》
第(2/3)页
额塞黑见大家兴致勃勃,知道大势不可为,皇帝既然都是这态度了,他自然也不在乎这些坛坛罐罐说道:“若如塔逊大人所言,那这科举考试题目得做出变动,以此来响应陛下此事。”
董亮见这些人如此顺滑的就过度到科举,这一动儒家命根的东西,心想这思维发散的也够可以,三两下就把大框架给搭好了,还能找准命脉,没有攻坚推诿,这效率够高的。
就在董亮惊讶之余,反对声就喊出来了。
“不妥!”
遏必隆与塔逊异口同声的说道。
董亮见二人都是如此态度,也觉得有些好奇。
遏必隆先说道:“科举轻易不能乱动,此乃收买汉人人心的东西。必须慎之又慎!更何况满清典制半点眉目都没没有,如此强行推行下去,只怕人心不稳!”
塔逊不住的点头:“遏必隆大人说的对,但额塞黑大人说的也是真是个好办法。不如折中,让满蒙的新科进士再加试一场,合格者便可得授三品侍卫,思贤院郎中。”
额塞黑点头:“如此老成谋国之言,我看合适。”
其余几人也没话说,顺利通过这一项提议。
“那这管事大臣,定几品?”董亮继续发问。
按照一般的建制,这新设的院部与改名的大理院差不多,定为正三品正合适,但董亮既然公开提出来,那么就代表皇帝有了不同的想法。
于是大家的默契的提出从二品的建议。
这个提议当然毫无波折的被大家通过了。
接下来董亮继续抛出鱼饵,又问道:“这管事大臣,诸位大人又有何提议。”
一个从二品的官位,又能经常与皇帝接触,让诸位大臣不得不屏气凝神,纷纷思考谁最合适。
塔逊想了想,开口说道:“按照成列,我们每人举荐两人,开列让陛下定夺!”
清国之初,一些重要的官员是经过廷推上来的,给出三个人选让皇帝选择,但经过顺治十三年大刀阔斧的改革,重要的岗位都是下面的官员开列,一般有十余个名字让皇帝挑选,范围增加了,下面的官员搞什么秘密政治的难度自然直选增加了,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