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四省联防-《伐清1652》
第(1/3)页
就在孙可望和李定国,张名振等人斗智斗勇,你来我往的时候,清廷一方为了摆脱当前的军事困境,正竭力调兵遣将,重新构筑西南防线,汉人军阀的地位也因此再一次提升。
金砺所部大败, 南直隶,福建,浙江三地的绿营野战精锐损失惨重,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广东方向的李定国,清廷一改之前要一举歼灭郑成功所部的策略,计划利用手中的郑芝龙等人,作为和谈使者,拉拢劝降郑成功。
退一步说, 便是不能真的劝降, 只要能够拖住郑成功,分化明军,避免福建被两面夹击,便也就足够了。
而尚可喜,耿继茂,线国安撤入福建之后,三人暂时拧成了一股绳,并打算以福建作为新基地,以谋求和确保自己在清廷中的地位。
这个时候,清廷正是缺兵少将之时,在召回了金砺之后,顺治皇帝原本还为福建的军务发愁,这会尚可喜, 耿继茂和线国安三人主动请命,正和了他的心意。
随即, 顺治皇帝便发来了圣旨,尚耿二人仍挂平南王, 靖南王印, 督福建,广东军政,线国安仍为广西提督,同时挂福建提督印,并让三人在福建当地招兵买马,维持福建十万绿营兵的兵额。
不过,其中的兵额分配,顺治则让三人自行商量,粮饷除了当地供应之外,全由中央调拨。
尚可喜,耿继茂,线国安手中尚有四千多老兵,而顺治虽然说话大方,但也不可能真的让他们在福建练出十万战兵来,所谓十万兵额,最终的战兵比例,能有三成就不错了。
毕竟,一个守兵一年所耗的军费不过十几两银子,战兵除了军响,战备, 调拨开拔以外,抚恤和奖赏也十分惊人,一年下来至少要三十两以上。仅福建一省就十万战兵,这样的花费绝不是清廷可以承担的。
要知道,便是永历-大西复合政权,如今占据了西南六省,在孙可望的军垦统制战时体制之下,也不过二十一二万战兵,四五万守兵。
而且,清廷并没有在福建发起攻势的计划,战兵主要是作为机动力量,抵御和威慑来自广东的大西军和金厦的郑军,更核心的还是有足够多的守兵,能够确保援军来之前,守住城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