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泉州-《我在大唐能签到》


    第(2/3)页

    但是从半年前开始到今日,泉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准确的来说,是因为一个人的到来。

    这个人就是刘仁轨。

    李世民听到林轩说扶桑有大量的白银,就对他一直看不上的扶桑心动了。

    然而扶桑远隔重洋,大唐要想占领就需要有自己的水军,准确来说是海军。

    但是大唐连厉害的水军都没有,更别说海军了。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受了林轩的举荐,让刘仁轨来打造大唐第一支海军。

    刘仁轨是汉章帝刘炟之后。刘仁轨出身尉氏刘氏。他自少孤贫,却恭谨好学,成年后博涉文史。

    当然了武艺兵法他也有所涉及,不然之前也不会当县丞。

    刘仁轨被李世民召见,让他建造海军,他其实也有点懵。

    别说海军了,他连水军都没指挥过。

    其实这是林轩有些理想当然了,历史上白川口之战虽然是刘仁轨指挥的,但是要说他有多擅长水军作战,就有些牵强了。

    首先白江口是入海口,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是海战。(史书上也说白江口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水战。)

    其次当时的扶桑虽然生活在海岛上,但是海上作战并不多,也算不上多么精锐。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扶桑造船上面非常落后。

    隋唐时期的造船技术还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扶桑的兵船与之相较,自然简陋寒酸。当时,扶桑还未从中国偷师学艺,技术方面落后得很,兵将甲胄质量又不好,唐军箭雨之下,扶桑的士兵往往被射得透心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刘仁轨自然通晓“火烧赤壁”之事,扶桑当时还不像唐以后那样精通中华典故、兵书,四百多艘破木船蛆一样挤在一起,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别看明朝时候,倭寇一直困扰着明朝。

    事实上之所以造成这个原因是因为海岸线太长,扶桑都是小股偷摸上岸劫掠。

    加上和一些汉人海盗勾结,里应外合之下,导致朝廷花费大量精力和钱财,在剿灭倭寇上却收获甚微。

    要是正面作战,那个时候的扶桑根本不是明朝廷的对手,更别说唐朝时期的扶桑了。

    所以说,刘仁轨白江口之战能获得胜利,是因为船坚器利,机缘巧合之下的结果。

    当然了,也不能否定刘仁轨的军事才能。

    但是要说刘仁轨精通水战海战,确实非常牵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