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不好的预感-《我在大唐能签到》


    第(3/3)页

    “首领,沙钵罗俟斤求见。”亲兵走进营帐说道。

    “他怎么来了?”同娥设不知为何,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沙钵罗是人名,俟斤是官名。

    西突厥大汉统领的部落称之为五弩失毕,因其部落太大,又分为五部,分别是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拔塞干部。

    每部设一俟斤统辖,其实就是部落首领。

    西突厥分裂后,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拔塞干部三部支持他,而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两部选择支持元奇。

    而沙钵罗就是拔塞干部的俟斤,拔塞干部的地盘在草原的西南方向,距离同娥设的部落有四五百里远,沙钵罗要是没什么大事,在他没有召唤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过来的。

    沙钵罗过来,也就代表着发生了大事。

    同娥设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其劳巴特尔前来说大唐出兵的目标是西突厥。

    当时他并不相信,他想着借机麻痹元奇,就答应了其劳巴特尔联合的请求。

    难道大唐的目标真的是西突厥?

    “快让沙钵罗进来。”同娥设急忙说道。

    “是。”亲兵行了一礼,退了出去,没多久带着一个身高七尺的壮汉走了进来。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而一些书籍中对关羽项羽的记载是身高九尺。

    要是按照后世的算法,七尺就有两米多高,而九尺更是高达三米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以古人的生活条件,即便有那么几个身材高大的,也不会太多。

    事实上古代的长度计量单位,“尺,寸”并不是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不同朝代和意识形态而不断变化。三国时期“一尺”约为现代的24.2厘米,按照这个尺寸去衡量“七尺男儿”,他们的身高至少要在1.70米左右。这种身高尺寸其实与现在的南方人差不多。

    /71/71101/25876903.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