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3 时命乃大谬-1-《帝国的黎明》
住宿在大营中的赵行德被外面军卒奔跑和喧闹声惊醒,只觉得火光乱晃耀眼,匆匆披衣起来,犹豫片刻,从包袱里取出宋安所赠的锁子甲背心穿在里面,匆匆戴好头盔,随手拿起佩刀弓箭,掀帘出帐,只见到处届是四处乱跑的军卒,有的举着火把,有的拿着刀剑。在各军指挥使不在的情况下,不少营都指挥使和都头主动率人支援最临近的大营寨墙,这在河北军中也算是惯例了。按照军律,晚间营中是严禁步骑奔驰的,只不过,在敌骑夜袭的情况下,守住大营外围比什么都重要。
与河北行营诸军相比,镇北军的军纪最好,大多数军卒披甲之后便在本营旁边的空地上整队,都头、营指挥使,大家睡眼惺忪,都有些莫名所以,急着向大营请示对策,勉强抓拢军卒,有的刚刚列队便被友军冲散,有的则被挤到路边。
赵行德跟着军卒一起朝寨墙奔跑,他通过了一片又一片的营帐,满耳都是以各种河北方言吼出来的军令,不时有骑兵在身边通过,有的军官策骑边跑边喊:“各归本营,不得擅动!”更多的军官却是在喊:“胡人偷营啦!”“增援寨墙!”“披甲列队!”“准备出阵!”
来到靠近寨墙的地方,赵行德看到随军的郎中帐篷外面,好几个受箭伤的军卒正在包扎,克烈人的箭头磨得并不光滑,穿透力不够,但是取出来更麻烦,一般而言还淬了毒。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裹伤的布条,旁边煮药的锅还没烧开,有的军卒痛得受不了开始呻吟乱叫,甚至咒骂起来。赵行德不敢停留,匆匆跟着其它军卒往寨墙跑去,只见团团火焰在天上乱飞,这是克烈骑兵冲到近前抛射出来的,扎在涂了湿泥的寨墙上倒还没什么,扎在帐篷和军卒的身上就更麻烦些。
行营的军卒都躲在寨墙和马车的后面,颇为狼狈。“怎么不放箭?”赵行德扯着一个面善些的军卒问道。
“大帅有令,胡人没冲进来,不得放箭!违令者斩!”一个手持着令箭的马兵小心地在克烈部的箭程外勒住了马,大声喊道,这已经是第六个传令得了,他的大喊声引来了寨墙和马车后面躲避的行营士卒一片片仇视的目光,这传令马兵不敢耽搁,吼了两嗓子之后,立刻拨转马头,往别处奔去。
“我呸——”赵行德身边的一个河北兵把口水吐到地上,抽出钢刀来,用磨刀石弄出尖利的嚓—嚓—嚓—的声音。
天上的箭矢乱飞,赵行德背靠着寨墙,大口的喘着气。这寨墙是木板插在夯筑的土堆之上而成的,颇为简陋。武宗朝时候的河北大营有些简陋,官府正调集厢军和民夫整修,大约旬日后河北军就会搬进去,因此现在这座大营算是临时的,连壕沟也没有挖,本来处在大宋腹地,北面还有三关险要,大家谁也没觉得要把一座临时的营寨修得多么扎实。
行德隔着木板都听得胡骑口中喃喃的咒骂,可想而知,在营中没有弓箭手反击的情况下,这些嚣张的胡骑冲得有多么近。在寨墙内侧聚集的行营士卒越来越多,好些还中了流矢,局势一度变得有些混乱,镇北军和都部署衙门不得不加派人手来弹压这些河北行营的军卒。耳听得倚靠的寨墙被克烈部的箭矢射得呯呯直响,赵行德不禁又回想起那个商队被马贼围攻的晚上,一股羞愧和耻辱的感觉涌上心头,行德取出五只箭,依次插在身旁的土中。
“他奶奶的,撞上这没卵子的大帅,打得没卵子的烂仗!”身旁的一个老卒突然爆出一句粗口,因为行德身上穿着新的军官的服饰,这老卒还挑衅似地朝赵行德这边望了一眼。“窝囊啊!”“从没这么窝囊过来!”底下的军卒怨声四起。
这时镇北第一军指挥使辛兴宗奉命出寨安抚克烈部骑兵,他来到寨墙上的箭楼后面,那熟悉蛮语的通事嗓门有些沙哑,辛兴宗便找了三个嗓门特大声的士卒,一同高声喊道:“外面镇北第一军的听好了,童大帅有令,若是为克烈马库斯将军伸冤而来,暂且回营歇息,童大帅定会为尔等做主!”
通事的话比较复杂,这三个传声筒咬字不准,克烈部的族人奔驰骑射之中,听不太清楚,射箭便没有停过,辛兴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既不愿就此出去送死,又不敢就这么回去复命,旁边的河北士卒有在巡边时候稍通蛮语的,此刻只冷眼旁观看笑话。
等了一会儿,大营外面的箭雨更没有稀疏过,辛兴宗心一横,让通事和三个传声筒把童贯的安抚喊出来,这个他本来是想当面和镇北第一军的人交待的,也卖个人情。“童大帅垂怜,抚恤布帛五千匹,为克烈大人治丧。”
克烈部族人在草原上时,也会有人来收貂皮,牛羊,兽皮等物,交易的主要物资就是布帛,因此“布帛”这个词听得非常准确,而五千这个数字也听得清楚,而草原上的规矩,战败了的一方可以出牛羊物资给胜利者求和,这克烈部的人身出宋国腹地,族长又死了,原本没打算活着回去,隐隐约约听出来汉人要纳贡求和,箭矢便稀疏了下来,几个小头领与族长的儿子忽儿扎胡斯商量了一番,战马奔驰了半夜,也该休息片刻,让宋人先将贡物搬出来再说。
通事将克烈人的要求翻译给辛兴宗听,辛兴宗顿时大喜,招手命军卒赶快将布帛送出大营。五千匹布帛不是小数目,需要掌书记周鼎成以下十几个官员胥吏经手,虽然是都部署大人亲自过问的,但也是极其罕见没有油水的差事,因此辎重营上下办事的效率绝不算高,大约过了大半个时辰,五千布帛才装车送到大营门口。
在这小半个时辰中间,外面的克烈部骑兵驻马休息,而河北行营的许多士卒也松懈了下来,拥挤在寨墙附近,不少人从寨墙后面探出脑袋,好奇地张望外面号称是镇北第五军的骑兵,虽然主将遇刺,但如此跋扈,居然敢攻打大营的军队,倒也当真罕见。
辛兴宗正等得心急如焚,见五千布帛终于送来了,对麾下军卒急道:“还愣着干什么,大开营门,将这些抚恤之物交予外面。”随着吱吱呀呀地绞盘转动,大营门开,百五十多镇北第一军的军卒,有的赶着骡车,有的推着独轮车,车上装满布帛,徐徐出营,就在不远处,两千余骑纷纷上马,拉开稀稀疏疏的阵势,警惕地注视着不断靠近的南朝军兵。
赵行德在寨墙后面,远远眺望见,送布帛的车队行进到克烈部骑兵面前,那当先的军官与通事在一起,连比带画,似乎是要胡人当场点验布帛,他好回去交差。那领头的数名胡骑只随意翻看了布帛一下,叽里呱啦地不知说些什么,然后送布帛的军官便和他们争执起来,不久,那军官挥手命手下军卒将马车和独轮车留在当地,转头便走,没有行了十几步,后面的一名胡骑张弓搭箭,一箭射出,直贯后脑,那军官吭也没吭一身,便面朝上下倒在地上。
几乎在同一刹那,大营寨墙上站着观看的众军卒一起出了惊呼。就在那些搬运的军卒开始拼命往大营门口奔跑的时候,后面的胡人纷纷催马,有的抽出了弯刀,有的张弓搭箭,克烈部的骑兵出了围猎和战斗时特有的吆喝声,马蹄声中,时不时夹杂着几声被砍倒或是射中的军卒的惨叫声,许多人一头栽倒在地的时候,脸上还带着迷惑而又恐惧的表情。
“快跑啊!”“他奶奶的!”“快开营门,让爷爷出战!”大营寨墙上面观战的河北军兵骂声四起,天下虽然太平无事久矣,但围绕沿边军州寨堡的摩擦战从未停止,河北军兵什么时候死得这么窝囊过啊!
其它诸军指挥使眼下都还在都部署帐中,镇北第一军指挥使辛兴宗面色惨白,看着他麾下的军卒一接一个的倒在尘土里,直到最后一个还有十几步就要低大营的门,从后面飞驰过来的一骑平端着弯刀,毫无悬念地斩断了他的脖颈,这个刚才还如释重负的军卒没有头的身子便啪一下倒在了地上。那胡骑兴奋地高声大呼,示威似地朝大营门口守卫的河北军挥舞着弯刀,拨过马头,又绝尘而去。
随着大营外面最后一个军卒的遇害,大营内聚集军卒的情绪已经无法控制,辛兴宗的脸色仍然惨白,镇北第五军,不,该死的克烈部蛮子吃了五千匹布帛不说,还擅杀了他第一军的人,须得回报大帅,严加惩处。但是,大营门口群情激奋的乱兵却需要控制,在大帅平乱的军令下来以前,万一这些人冲了出去,搅乱了局势,只怕大帅一腔怒火,就要朝着自己来了。
想到此处,辛兴宗骑在马上,对旁边的副将嘱咐道:“大帅军令下来以前,不得放一兵一卒出去,也不许向胡骑一箭一石,否则就说不清楚了。”然后才在数十亲兵的护卫下,从乱兵从中挤开一条路,向帅帐奔去。负责大营寨门守御之责的第一军副将乃是辛兴宗的心腹,打仗马马虎虎,执行军令却很到位,当即指挥紧闭寨门,寨墙上弓弩也调转头来,对准群情汹汹,要冲出去和胡人骑兵一决生死的乱兵。
辛兴宗前面刚走,后面的形势却失去了控制。目睹了整个事件过程的河北军卒开始怒不可遏,原本负责维持秩序的镇北第一军,因为刚刚才有百多名同袍被害而士气低落,“他奶奶的!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当兵吃粮,没有这么叫人作践的啊!”“窝囊啊!”“都是那个阉人害的!”“果然是奸臣!”“弄走了刘大帅,再让这些胡人来作践咱们!”“去大营,杀了阉帅!再找老帅辨冤曲!”“杀了那阉人!”“杀!”“杀!”“杀!”
无法出营的士卒的怒火终于调转方向,从刘延庆去职,被迫告别家人离开大名府移镇河间,镇北军军饷高昂而其它军的补给越来越少,压抑已久的怒潮在这一刻爆了,越来越多的军兵将他们所遭受的厄运归罪于新任都部署童贯,开始一群一群的涌向大营中心。
赵行德便蹲在寨墙的垛口下面,面色苍白地望着这一幕情景就在他眼前生,外面是克烈部骑兵猖狂的呼啸,纵蹄狂奔,箭羽乱飞,里面的乱兵已经失去了控制,更失去了行伍,在没有军官能控制得住这些平素用军法强行弹压的军卒,“营啸?”“哗变?”赵行德的脑海里闪过这两个词,浑不知如何自处,两行汗水,顺着脊梁慢慢淌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