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入朝履新-《大隋主沉浮》


    第(3/3)页

    意味深长的看了宇文述一眼,接着又说道:「军府撤并是军改的后续之作,一旦正式开启,届时同样举世瞩目、全军关注,不过我认为「朝廷」只要做到这明明白白、公平公正,问题应当不大。」

    宇文述听得老脸通红,杨集成功之因就是他失败之因,尤其是后面那一种,他就做不到,他在军改过程中,不但大量私自启用自己的将领、专门针对杨素提拔的人,而且还首鼠两端、企图借机与关陇贵族改善关系,所以保留了很多有问题的关陇贵族系将领。

    结果在关陇贵族这边吃力不讨好,还惹来皇帝和杨素等人的不满,导致最后以叛军造反而收场。

    他尴尬一笑,拱手道:「受教了!」

    杨集不再提及这个尴尬话题,改而说道:「大将军能征善战、治军有方,如今又有巡察二十多郡军府之权,回到京城以后,大将军大可争取撤并军府的主帅之职。」

    宇文述心下暗喜,口是心非的说道:「实不相瞒,末将军改的失败,心中多少有一些不甘。末将也想争取军府撤并主帅之职,此非争功,而是赎罪。只不过末将毕竟犯过大错,他日还望大王在圣人面前美言几句。」

    「自然自然,」以杨集对杨广的了解,哪怕不用自己说,军府撤并的「总指挥」也会落到宇文述头上,全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之名;也便乐得收下宇文述的人情。他想了一想,又说道:「如果大将军办好此事,圣人极可能让大将军入主议事堂,以酬劳苦。」

    「入主议事堂之事,末将着实是不敢想!」话虽是如此,其实宇文述也有这个感觉,他是支持杨广上位的主力,自绝于支持杨勇的关陇贵族,军改时又拿下了诸多关陇贵族子弟,使他与关陇贵族彻底决裂,嫡长子宇文化及在廉政司当官期间,又和萧瑀、杨恭仁拿下万多个有问题的闲散官员,这也导致他的处境和杨集十分类似。不过他也知道以他的资历威望,以及现在处境,极可能会成为议事堂宰相之一。而成为宰相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就是能否把巡察二十三郡军府做好、能否做得让杨广满意。

    另外就是议事堂诸相各自代表一方势力;而代表皇帝利益发声的宰相有皇族代表杨雄、寒士代表高颎;杨达和杨秀虽然不是宰相,可他们一样能够影响议事堂的决定。

    杨集虽然不是宰相、尚书令在中枢更是没有实权的职务,但是皇帝却毫不保留的信任他,很多时候都以杨集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如果杨集反对某一项决定,议事堂的决策九成九变成一纸空文。这也让杨集成了一个超然的存在,甚至比所有有实权的宰相权力更厉害。

    如此算来,议事堂是

    皇族一家独大。而此事给宇文述带来的问题是如果自己侥幸入相,那么自己怎么办?代表的,又是谁?

    他们父子现在差不多自绝于天下世家门阀了,倒是想全心全意跟着皇族干,可人家未必授受自己啊!所以杨集的态度,又成了关键。

    此之种种,便是他跑来长安城拜会杨集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给杨集一种「我以后都听你、都向你学习」的感觉;只不过他知道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如果空泛的高喊忠诚皇族之类的口号,反而令人反感。

    只有做出了成绩,很多事情就会水到渠成了;而现在,多次首鼠两端的他还没有资格向皇族代表谈忠诚。

    喝了一口茶,宇文述又向杨集说道:「大王,朝中近来发生了很大的人事变动,圣人免了苏相左仆射之职,改由杨纳言担任,而空出来的纳言则由杨约接任。杨玄感不再担任礼部尚书职,出任定襄郡太守、定襄总管;督定襄、马邑、雁门三郡军事,礼部尚书由宇文弼接任。此外,北方诸多边郡太守和总管,比由武将兼任。」

    大致介绍了一遍,他又说道:「据说此番人事调动在中原大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很多人都认为朝廷要北伐东/突厥,不过官员比较关注苏相免职一事……」

    宇文述意犹未尽地停住了话头,脸上含笑望着杨集。

    「我不知此事因果,不予评论。」杨集对于这番人事调动也感到十分意外,同时也明白宇文述在试探自己,想从自己的口气探清自己在苏威一事上所扮演的角色。

    事实上,苏威去职一事真和他没有关系,而是苏威自己不断作死,从而引起了杨广的反感和厌恶,杨广老早就向他抱怨过苏威,而且还是不是一两次。

    所以无论有什么果,都是苏威自己种下的因。与杨集、与杨广都没有关系。

    宇文述讪讪一笑,不再说这些,而是说起了当前的战事。


    第(3/3)页